第七位是德国名将波尔,他采用左手横拍,两面弧圈结合快攻的打法,在世界乒坛上屡次斩获荣誉。他在奥运会中获得了2枚银牌和2枚铜牌,在世乒赛中获得了6枚银牌和3枚铜牌。而波尔的两次世界冠军均来自世界杯——2002年济南,他击败王励勤、普里莫拉茨和孔令辉获得冠军;2005年列日,他再次战胜王励勤、马琳和王皓,完成“三连胜”并夺冠。

第六位是罗斯科普夫,另一位来自德国的“左手将”。罗斯科普夫的左手横握球拍、两面弧圈打法独具特色,他在奥运会中获得了1枚银牌和1枚铜牌,在世乒赛中也取得了1金1银2铜的好成绩。在1998年汕头世界杯,他凭借3:2战胜韩国的金泽洙,拿下了他唯一一次的男单世界冠军。

第五位是盖亭,这位来自法国的乒乓球选手,以左手横板两面弧圈和“不讲理打法”著称。他在1993年哥德堡世乒赛男单决赛中击败大塞弗,获得了法国历史上唯一一次的世乒赛男单冠军。1994年,他再度在台北世界杯上击败大塞弗夺冠。虽然他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中进入男单决赛,但最终输给了瓦尔德内尔,屈居银牌,错失了“大满贯”的机会。

排在第四位的是刘南奎,韩国乒乓球名将,使用日式直拍单面拉打法,并以灵活的步伐著称。尽管乒乓球项目首次进入奥运会是在1998年汉城,但刘南奎和队友金琦泽双双闯入男单决赛,最终刘南奎不仅成为历史上首位获得奥运乒乓球男单金牌的选手,也成为唯一一位获得奥运男单冠军的“左手将”。

第三位是瑞典的乒乓球名宿阿佩伊伦,他使用左手横握球拍、两面高吊弧圈球的打法,曾在1983年巴巴多斯世界杯上击败师弟瓦尔德内尔,赢得了唯一一次的男单世界冠军。

紧随其后的是日本的名将小野诚治,他采用左手直握球拍的日本传统弧圈球结合快攻的打法。1979年在平壤世乒赛上,小野诚治以新秀身份一路杀入男单决赛,并最终战胜中国名将郭跃华,夺得了他职业生涯中唯一的世界冠军。

排名第二的是本格森,瑞典的传奇人物,他使用左手直握球拍,凭借正手拉弧圈球和反手快拨快攻的打法,在1971年名古屋世乒赛男单决赛中,成功击败卫冕冠军伊藤繁雄,赢得了瑞典队历史上第一次男单世界冠军,也是历史上首位“左手将”世界冠军。

这些选手的成就不仅让他们在乒乓球历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,也证明了“左手将”在世界乒坛的独特魅力。王楚钦是否能继承他们的辉煌,成为第一位男子左手“大满贯”得主,值得我们期待。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