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域高原上的篮球追梦人
在海拔3600米的拉萨市群众文化体育中心篮球馆内,西藏全运会男篮队员们正在进行高强度训练。汗水浸透了印着"西藏"字样的红色队服,急促的呼吸在低温环境下凝结成白雾,但没人停下脚步。
"我们每天要比平原地区的运动员多付出30%的努力,"队长次仁多吉抹了把汗,"但穿上这身队服,代表的就是西藏170万各族儿女的篮球梦想。"
特殊环境下的篮球训练
- 高原适应性训练:每天清晨5:30开始的有氧耐力训练
- 特色战术体系:结合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快速攻防转换
- 心理素质培养:在低压缺氧环境下保持专注力的特殊训练
主教练李建军来自辽宁,已在西藏执教8年。他开发了一套"阶梯式训练法",让队员们在海拔2800米、3200米、3600米三个梯度交替训练,逐步提升心肺功能。
队员们的日常
22岁的控球后卫扎西顿珠每天训练结束后,都会加练200个三分球。"我们这里冬天零下20度,体育馆没有暖气,投篮时手指都会冻僵,"他笑着说,"但这反而练就了我们稳定的手感。"
民族团结的篮球纽带
这支队伍由藏族、汉族、回族等多个民族球员组成。来自日喀则的藏族前锋格桑次仁和山东籍中锋王磊是队里有名的"黄金搭档",两人独创的"高原挡拆"战术在全运会预选赛上大放异彩。
今年全运会,西藏男篮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。虽然最终止步八强,但他们在场上展现出的顽强斗志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尊重。赛后,队员们手捧哈达向观众致意的画面,成为这届全运会最动人的瞬间之一。
—— 摘自《西藏体育》2023年11月刊